從天邊草原的蒙草公司種質資源試驗田,到裝備制造園區內退役風電葉片的變廢為寶;從太仆寺旗“鉆石小鎮”的新型金剛石加工設備,再到礦山排土場上人工馴化出的柳蘭花?!阱a林郭勒盟,一項項“新”力十足的科技“突圍”,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未來產業“星火燎原”。
2024年,錫林郭勒盟立足地區資源稟賦,聚焦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求,以科技“突圍”不斷激發新質生產力,在一個個平臺和點位上實現了“起跑就領先”,科技創新正成為推動全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在以點帶面上突圍
今年,錫林郭勒盟在深化重大項目實施、加大企業培育和人才引進、提高研發投入等方面積極探索,以科技創新的“變量”不斷激發產業發展的“增量”。
通過找準點位、找準團隊、加強服務,5個“突圍”點位和5個“培育”點位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爭取雙碳、數字經濟、工業與能源、農牧業、乳業、生態環境、農畜產品深加工等重點領域自治區級項目80項,共完成科技成果登記144項,數十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4.58億元,同比提高189%。
在太仆寺旗著力打造超硬材料產業基地,目前已形成了唐合科技有限公司為核心的超硬材料產業集聚區,并已經初具規模,填補了內蒙古超硬材料產業鏈空白。錫林郭勒盟科技部門聯合企業重點開展了“TH-1050mm缸徑特大型六面頂壓裝備”的研發,解決了特大型六面頂壓機長時間高溫高壓合成鉆石過程中壓機的整體結構剛性、穩定性和安全性問題,目前該設備被認定為2024年自治區技術裝備首臺(套)產品。
今年,錫林郭勒盟在科技領域重點持續支持“華西牛”、高繁(多胎)烏珠穆沁羊、華北駝絨藜、免耕智能輪灌等全盟自主創新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積極推進“粉煤灰生產E-Box環保包裝箱技術”“羊尾脂高效化利用”等技術的轉化落地。截至目前,全盟財政科技支出超1億元,同比增長34.75%;全盟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總額3.43億元,同比增速19.21%。
為進一步打造應用場景,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2025年,錫林郭勒盟將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中試、推廣空間,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的有效銜接。錫林郭勒盟科技局局長包文霞表示:“以起跑就領先為目標,今年我們明確了在優勢特色產業‘卡脖子’關鍵技術,以及在重大創新平臺上進行突圍。圍繞前沿材料、低碳能源、生物育種、生態保護與修復領域確定了5個‘突圍’點位、7個‘培育’點位。另外我們又布局了自治區技術創新中心的1個‘突圍’的平臺,還有4個‘培育’的平臺。”
在合作轉化上突圍
深化合作關系,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今年,錫林郭勒盟加大與中國工程院等國內外科研院校、頂尖專家團隊合作力度,年內促成科技合作50余項。同時,全力為優秀人才和專家團隊創新研發搭建舞臺,努力讓更多關鍵技術在全盟各地轉化應用。
如何讓風機葉片退役后實現“再就業”?科技“突圍”讓“包袱”變財富。作為一類優質風光資源區和新能源裝備制造重點地區的錫林郭勒盟,如今風電裝備固廢借科技“突圍”實現了重新“上崗”。
今年秋季,在位于錫林浩特市的家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學丁文江院士團隊領銜,家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轉化投產的年處理2000噸退役風機葉片回收高值再利用示范線迎來首批產品下線。記者現場看到,切割開的風機葉片被放入有機固廢裂解回收裝置中,經多道工序后在設備另一端轉化成玻璃纖維產品,這也標志著錫林郭勒盟在全國首次實現退役風機葉片高值化回收利用。
以科技合作引人才、以成果轉化引人才。今年以來,錫林郭勒盟科技部門全力為優秀人才和專家團隊創新研發搭建舞臺,在超硬材料、氫能、特色乳制品、牛糞的蚯蚓處理技術研發、粉煤灰循環利用等領域,實行“平臺+項目”集成式引進人才和團隊,促進科創人才、成果資源和產業有效銜接。
錫林郭勒盟圍繞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與產業、企業需求有效對接,積極與科研院所、大企業大集團在錫林郭勒盟特色優勢產業及新興產業方面開展全面深化合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小試項目和初創項目提供中試、孵化全鏈條服務。今年共開展了7次“企業+科研院所”對接交流,促成了科技合作意向2項,簽訂合作協議1項,引進人才7名,引進新技術4項。同時,舉辦重點領域科技成果發布會6場,發布32項科研成果,科技合作簽約15項。
為加強人才培育,創新創業環境更具吸引力,錫林郭勒盟采取“揭榜”柔性引進、委托開發、異地研發等方式,靶向對接全國乃至世界頂級專家團隊、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實行“團隊+項目”“平臺+項目”集成式引進,力爭引進頂尖科技人才3名以上、高端創新團隊3個以上,參與組建錫林郭勒盟科技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繼續做好技術經紀人隊伍建設,技術經紀人達110名。
下一步,錫林郭勒盟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效能,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新型科技項目組織形式,建立持續穩定的技術攻關資金投入機制,靶向尋訪對接全國乃至世界頂級專家團隊、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力度,全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不斷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