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呼和浩特:實施科技“突圍”工程 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發布日期:2024/12/25 9:21:22
              查看次數:
              【字體:

              12月20日,記者走進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mRNA疫苗生產車間,全自動化的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該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團隊共同承擔的呼和浩特市科技“突圍”工程項目——“動物mRNA疫苗遞送系統的篩選”項目,正在全力推進中。項目創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動物mRNA疫苗遞送系統,預計年新增產值3億元。

              “我們已收集市面上12種可大規模生產的脂質,包括可電離脂質和輔助脂質,結合溶液pH值建立矩形篩選庫?!苯鹩畋l`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研發平臺總監李劼介紹,目前,針對豬流行性腹瀉疫苗,團隊已篩選出一種高效遞送系統。這一系統在提高中和抗體滴度方面表現突出,效果較傳統系統提升了5至10倍。此外,團隊已建立一項LNP質量檢測標準,并正在申請一項針對豬流行性腹瀉mRNA疫苗的專利。

              2024年,呼和浩特市全面落實“科技興蒙”行動,以科技“突圍”工程奮力破題,以“首善之地”的標準全力拼科技,加速推進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找準點位 加速布局未來產業

              好項目是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的有力抓手。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爾新區“空天跨尺度計量基準大科學裝置與高性能光柵產業化”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工程車來回穿梭,施工人員分秒必爭地搶抓工期。該項目于今年5月啟動建設,是呼和浩特市落實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與西安交通大學開展的重要戰略合作項目。該項目的落地,填補了內蒙古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項目總投資約12.5億元,分兩期建設,設計產能每年可達20萬臺,年產值10億元。我們將依托西安交通大學,共同建設空天跨尺度計量基準大科學裝置、科研中心,以及高性能光柵產業化生產基地。”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志強介紹,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高精度、大幅面光柵連續制造難題,實現高端裝備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對國家智能制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呼和浩特市注重強化項目引領,著重在找點位上下足功夫,前瞻性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奮力搶占發展制高點。在生物育種方面,依托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涌和內蒙古大學教授李喜和團隊,呼和浩特市承接了“抗逆抗病高產牛新品種設計與培育”國家科技項目。光柵、乳業、乳酸菌3個點位納入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

              同時,呼和浩特市還啟動了15項市級“突圍”項目,涵蓋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未來網絡等多個前沿領域。

              找對模式 培育創新平臺載體

              高端創新平臺是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的重要支撐。

              在日前舉辦的敕勒川國際乳業創新大會暨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第二屆年會上,1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發布,并全部實現產業化。這些成果涵蓋牧草種植、種牛培育、疾病預防、乳品深加工、減碳環保包裝研發等各個方面,實現乳品行業的全產業鏈創新。

              一系列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依托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實施的“中國特色乳深加工技術開發及其在新品類中的應用示范”項目。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何劍說,該項目的目標是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特色奶酪和牛奶主食加工技術與裝備,推動中國乳業和傳統主食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據介紹,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運營以來,已累計實施239個項目,解決多個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

              呼和浩特市以建設重大創新平臺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全力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呼和浩特“一區七中心”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已鏈接上下游企業123家。此外,國家生豬技術中心內蒙古分中心在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疫苗已進入評審階段。

              找好團隊 推進技術聯合攻關

              人才團隊是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的核心驅動力。

              走進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籌),就像走進一個微縮的生態治理試驗場。經過種植固沙植物,沙地披上了綠裝。形態各異的種子、幼苗一一陳列,不同生態類型區的治理方式展示在記者眼前。

              該中心由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大學等多家高校院所及企業共同創建,聚焦草品種選育、草地生態修復、飼草生產與利用、智慧草業四大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

              “通過聯合攻關,團隊已攻克草種遺傳技術的關鍵難題,成功建立了苜蓿、羊草、冰草、野大麥、披堿草、紅豆草等內蒙古優勢牧草和鄉土草高效遺傳轉化體系,并獲批內蒙古首個紫花苜蓿生物安全評價中試基地?!眹也輼I技術創新中心(籌)副總經理苑峰說。

              呼和浩特市持續拓寬引才聚才渠道,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團隊創新活力。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孔燕說:“我們已對71個項目開展‘包干制’經費管理模式,極大提升了科研人員對資金的自主支配權,有效激發了科研團隊的活力與創造力?!?

              自今年初以來,呼和浩特市成功吸引了103位院士以及125個創新團隊入駐。他們積極開展戰略咨詢、學術研討、平臺建設、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一系列合作對接活動,為呼和浩特的科技“突圍”工程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