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自治區區域合作深化行動,今年,自治區深化科技區域合作,加強與區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合作,集聚區外優勢科研力量,共同開展科研攻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月20日,在烏蘭察布市農林科學研究所馬鈴薯育種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培育馬鈴薯新品種。就在上個月,由烏蘭察布市農林科學研究所培育的“蒙烏薯6號”成功實現轉化,這也是烏蘭察布市自主選育新品種的首次授權。
內蒙古鑫雨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淑娟 2025年我們在繼續擴大試驗范圍的同時,也加快了組培苗的擴繁,計劃產出原原種3000萬粒,爭取在五年內將全國的種植面積拓展至50萬畝以上。
為解決馬鈴薯優異種質資源缺乏、自主育成的抗旱和加工專用品種少等種業“卡脖子”問題,烏蘭察布市農林科學研究所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合作開展新品種選育,截至目前共培育出3個加工專用型新品種,4個抗旱優質鮮食新品種。
烏蘭察布市農林科學研究所馬鈴薯研究室主任 林團榮 今年,圍繞種質資源匱乏 資源利用率低 ,標準化栽培技術落后(等問題),開展相關技術研究,解決專用型品種缺乏、骨干親本少、栽培技術落后的難題。
科技“興蒙”行動實施以來,自治區持續加強科技領域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東北地區及沿黃省份的創新協作,共同開展科研攻關。2024年,自治區各類創新主體與區外合作單位共同實施了393項科技合作項目、共建64個創新平臺,推動30項標志性合作項目落地。今年,自治區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引導支持一批重點科技合作項目落地內蒙古,利用區外科創資源篩選創新項目進行孵化,服務自治區產業發展。
自治區科技廳外國專家局(科技合作處)局長(處長) 佟永興 精準對接創新資源、創新成果,通過共享資源、共建平臺、聯合攻關、成果轉化、人才交流等務實舉措,不斷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力。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