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各有關部門,自治區直屬高校、科研院所,各盟市科技局、財政局,滿洲里市工信和科技局、財政局,二連浩特市教育科技局、財政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內黨發〔2024〕20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修改<內蒙古自治區對下轉移支付管理辦法>有關內容的通知》(內政辦字〔2024〕66號)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財政領域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的通知》(內政辦發〔2024〕52號),自治區科技廳、財政廳對《內蒙古自治區本級科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內財科規〔2023〕11號)進行了修訂,現將修訂后的《內蒙古自治區本級科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 ? ??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
2025年2月27日
內蒙古自治區本級科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全面提升自治區科技創新發展能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進一步推進我區科技計劃實施,規范和加強自治區本級科技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內黨發〔2024〕20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內蒙古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內政辦發〔2022〕37號)、《內蒙古自治區本級財政預算管理辦法》(內政發〔2023〕18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修改<內蒙古自治區對下轉移支付管理辦法>有關內容的通知》(內政辦字〔2024〕66號)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財政領域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的通知》(內政辦發〔2024〕52號) 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自治區本級科技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由自治區本級財政預算安排,支持自治區科技計劃實施,主要解決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和創新需求,支持各類創新主體開展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創新平臺建設、科技人才團隊培育、科技合作交流、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提升創新能力等。專項資金實施期限為三年。
第三條?專項資金主要包括: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和自然科學基金。
第四條 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遵循“集中財力、突出重點、分類支持、多元投入、遵循規律、注重績效、公開透明、擇優資助”的原則。
第二章 職責分工
第五條?自治區科技廳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二)提出專項資金年度預算需求,編制專項資金的年度預算;
(三)組織科技計劃項目申報、評審等工作,提出資金分配方案并配合自治區財政廳下達專項資金;
(四)對項目實施重大事項進行審批。對確認終止、撤銷的項目,配合自治區財政廳收回資金;
(五)科學設立專項資金績效目標,開展全過程績效管理,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六)加強科技計劃項目庫建設管理;
(七)按照規定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
第六條?自治區財政廳主要職責是:
(一)配合自治區科技廳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二)安排專項資金年度預算;
(三)按照自治區科技廳提出的資金分配方案下達專項資金;
(四)收回經自治區科技廳確認終止、撤銷的項目資金;
(五)開展重點績效評價,組織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六)按照規定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
第七條?項目歸口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組織、審核和推薦本地區、本部門的科技計劃項目;
(二)負責本地區、本部門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
(三)負責監督本地區、本部門項目實施進度;
(四)協助開展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和綜合績效評價;
(五)對因故需終止實施或撤銷項目的資金支出情況進行差異化分析,并配合自治區財政廳收回資金。
第八條?項目承擔單位主要職責是:
(一)自主管理使用本單位專項資金,落實項目自籌資金及其他保障條件,落實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改革放權政策;
(二)建立健全專項資金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財務、資產、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成果轉化以及科研、科研誠信、科研倫理等內部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
(三)建立完善專項資金內部控制體系,強化內部流程。明確專項資金預算調劑、績效支出分配、結余資金使用、急需科研設備耗材采購等管理權限和審核流程;
(四)建立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公開資金使用、資金結余、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以及科研成果等情況;
(五)負責專項資金的日常監督和檢查,按要求開展績效評價工作,自覺接受多方監督;
(六)全面落實科研財務助理制度,為科研人員在預算編制、經費報銷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
(七)對因故需終止實施或撤銷的項目及時按程序報批,并配合自治區財政廳收回資金。
第九條?項目負責人主要職責是:
(一)合理編制項目預算,統籌考慮多元化資金來源,綜合考慮任務相關性、配置適當性和經濟合理性等;
(二)科學合理地編制績效目標,確保目標的相關性、適當性和可考核性,并認真開展績效評價;
(三)加強科研活動原始記錄,據實記錄科研項目及經費使用相關內容。如實編制項目決算,并對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規性和真實性負責;
(四)對因故需終止實施或撤銷的項目,須及時向項目承擔單位及項目歸口管理部門提出項目終止或撤銷書面申請并說明原因;
(五)落實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改革放權政策。遵守科研誠信和倫理規范,自覺接受監督檢查。
第三章 專項資金支持范圍與支持方式
第十條?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包括:
(一)科技重大專項。用于支持國家和自治區重大任務,以科技突圍、產業落地為核心,解決制約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難題,開展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究,支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科學裝置等建設,以點的突破引領未來產業發展,提升科技攻關能力。
(二)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用于支持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任務和優先事項,突出解決產業和社會發展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自主可控技術攻關的重點研發和成果轉移轉化問題,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
(三)創新平臺建設。用于支持創建和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優化整合、動態調整自治區級創新平臺,推動實現科技力量聚合、原始創新引領策源、科技體制改革集成和高質量發展賦能。
(四)創新能力提升。用于支持強化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培育,構建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加強戰略規劃、政策研究,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對外科技合作交流,打造良好創新生態。
(五)基礎研究。用于支持自治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及重點學科建設需求,強化基礎研究布局,支持開展基礎性、理論性、應用基礎性、前瞻性科學問題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提升源頭創新能力,支持提升科研基礎保障能力,推動科技資源共享。
(六)其他由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實施的科技計劃重大任務或項目。
第十一條 專項資金資助對象及支持方式:
(一)資助對象:原則上應是自治區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備良好研究開發條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中央駐自治區非獨立法人企業,以及其他具備科技開發和服務能力的單位等。
(二)支持方式:專項資金采用事前資助、事后補助和其他支持方式。
1.事前資助,是指在項目立項后,根據科研任務實際需求進行事前資助,將專項資金直接撥付至項目承擔單位的資助方式;
2.事后補助,是指項目承擔單位先行投入資金開展研發活動,或提供科技創新服務等活動,根據實施結果、績效評價結果,按照相關管理辦法或實施方案,給予專項資金補助的支持方式;
3.其他支持方式,是指除事前資助和事后補助之外的,其他管理辦法或實施方案中規定的支持方式。
第四章 專項資金的分配
第十二條?專項資金采用項目法進行分配。
第十三條?采用事前資助方式分配的,通過競爭擇優、定向委托、揭榜掛帥、賽馬制、長周期、非共識管理等方式組織實施的項目,自治區科技廳根據國家、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年度重點任務和工作部署,發布項目申報指南,明確項目申報條件、項目實施周期等,組織項目評審、論證,提出資金分配方案后報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財政廳會同自治區科技廳下達專項資金。
第十四條?采用定額補助、事后補助等方式分配的項目,自治區科技廳按照相關管理辦法或實施方案提出資金分配方案后報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財政廳會同自治區科技廳下達專項資金。
第十五條 自治區科技廳聯合國家部委、自治區有關部門、單位、盟市等共同實施的科技項目,資金的分配管理使用按照相關合作協議約定內容及有關管理規定執行,無相關協議或管理辦法的,按本辦法執行。
第十六條 對特別重大的科技項目,可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予以專題支持。對本辦法未明確的科技領域其他支出事項,以及需進一步細化的支持和分配方式等,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要求和相關政策,由自治區科技廳通過制定實施細則或以發布年度申報指南等方式予以明確和細化。
第五章 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
第十七條?專項資金包括自治區本級資金和對下轉移支付資金。自治區本級資金納入自治區科技廳部門預算,按部門預算管理規定執行;對下轉移支付資金納入自治區對下轉移支付預算管理,實行單獨調撥、單獨清算的管理模式,實現專戶管理、封閉運行。
第十八條?自治區財政廳和自治區科技廳在資金指標文件印發后30日內將指標下達至盟市財政局和本級項目承擔單位。
盟市、旗縣財政局在收到上級指標文件后30日內將資金下達至項目承擔單位。
第十九條 項目承擔單位用于科研的資金,在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中申請標識為“科研項目資金”,經自治區科技廳、財政廳審核后,允許項目承擔單位將科研項目資金撥付至單位實有資金賬戶。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將項目資金納入單位財務統一管理,對自治區財政資金和其他來源資金分別單獨核算,確保??顚S?。
第二十條?簡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對科研急需的設備和耗材采用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采購機制,對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采用非招標方式的,項目承擔單位依法向財政部門提出申請,財政部門實行限時辦結制度,原則上自收到變更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辦結。
第二十一條?項目實施過程中,事業單位使用財政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執行;企業使用財政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按照企業財務與資產管理相關規章制度執行。使用專項資金形成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科學數據、自然科技資源等,按照規定開放共享。
第二十二條 科技計劃項目結余資金占科技計劃項目預算比例超過30%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應當說明結余資金產生原因。
第二十三條?項目完成任務目標并通過綜合績效評價后,結余資金留歸項目承擔單位使用。項目承擔單位要將結余資金統籌安排用于科研活動直接支出,優先考慮原項目團隊科研需求,制定結余資金內部管理制度,盤活結余資金,加快資金使用進度。綜合績效評價結論為結題、不通過的項目,財政資金按相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四條?項目因故撤銷或終止,項目牽頭單位應當對項目已開展的工作、經費使用、階段性成果等情況做出書面報告,并做出經費決算或審計報告、編制資產清單,由項目歸口管理部門審核并上報自治區科技廳。因主觀原因導致項目撤銷或終止,經自治區科技廳確認后,自治區財政廳按相關規定收回結余資金并追回違規使用資金(含處理已購物資、材料及儀器設備的變價收入);因客觀原因導致項目撤銷或終止,經自治區科技廳確認后,自治區財政廳按相關規定收回結余資金。
第二十五條?采用定額補助、事后補助的項目科研經費使用,依據相關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十六條 自然科學基金實行“包干制+負面清單”管理,按《內蒙古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負面清單”管理辦法(試行)》(內科發〔2022〕63號)和《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內科基字〔2024〕24號)執行。
第二十七條?專項資金不得列支范圍按照《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使用負面清單》《新型研發機構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使用負面清單》(內財科〔2023〕28號)執行。
第六章 績效管理與監督
第二十八條 強化績效導向,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合并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在項目實施期末由自治區科技廳實行一次性綜合績效評價;自治區財政廳適時開展重點績效評價,科研項目可根據實際情況,由申報預算單位自主選擇填報年度績效目標,按規定暫不開展績效運行監控。
第二十九條?自治區科技廳按照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要求,分類制定資金績效目標、指標和評價標準,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并指導項目單位建立科研項目分類績效自評制度。
第三十條 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自治區科技廳和自治區財政廳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項目安排和后續支持的重要依據,引導科研資源向優秀人才和團隊傾斜,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
第三十一條?項目歸口管理部門按照績效評價相關要求,組織、督促本地區或本部門承擔的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開展自評價工作,匯總并分析研判自評價情況,及時向自治區科技廳反饋;配合自治區科技廳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督促項目承擔單位落實績效評價整改意見。
第三十二條?項目承擔單位按照相關要求開展項目自評價工作,接受和配合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及時整改項目績效評價中發現的問題。
第三十三條?項目承擔單位動態監管專項資金使用并實時預警提醒,確保資金合理規范使用。自治區科技廳對項目承擔單位和科研人員在專項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科研失信情況,納入科研信用記錄管理;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項目承擔單位相關科研人員、項目負責人,視情況輕重采取責令限期整改、約談、通報批評、強制終止項目執行、收回結余資金并追回違規使用資金(含處理已購物資、材料及儀器設備的變價收入)、取消一定期限內申報資格等懲戒措施,按照相關規定記入科研誠信檔案。
第三十四條 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應當接受審計、財政、科技等部門監督。要加強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等各類監督的貫通協調,強化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的協同配合,增強監督合力。
第三十五條?專項資金必須??顚S茫魏谓M織或個人不得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對存在違反本規定行為的,以及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紀違法行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處理。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本辦法由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財政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本辦法自2025年2月27日起施行。項目執行期已結束、進入綜合績效評價環節的項目,按照原資金管理辦法執行;在研項目和新立項目按照本資金管理辦法執行。《內蒙古自治區本級科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內財科規〔2023〕11號)同時廢止。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