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蒙古積極融入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形成創新要素集聚效應,以更大合力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高效產出。
4月12日,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國際機場“零碳機場項目”施工現場,工人正在調試設備,預計6月全面投入使用。這個項目是全國首個“零碳”機場項目。項目通過綠電供能,實現航站樓100%零碳供能。這些技術來自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
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副院長 張磊?它采用了風、光 、熱 、電、儲等聯合技術,對整個航站樓進行零碳化改造。目前,已經建成了全國首家零碳化國際機場,整個熱能的效率提升到了60%以上。
今年,研究院持續圍繞地下清潔能源資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能源大數據等9大研究方向,全力開展科研攻關,通過實施科學家與企業家“握手”行動,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
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副院長 張磊?未來在儲能電池的產線落地,以及煤矸石的綜合利用以及天然氫氣勘探這三個方面持續發力,解決急需關切的一些重大技術難題。
今年,自治區建立合作機制,深度融入京津冀區域創新體系,推進京蒙協作“科技創新倍增計劃”,吸引懷柔實驗室、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在京科研力量廣泛參與科技“突圍”工程,一批高端創新平臺落地建設、高質量科研合作項目啟動實施、高端人才團隊走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合作成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內蒙古創新中心和呼和浩特研究中心,開展顛覆性技術對接活動;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簽署科技合作協議,推動智慧城市、綠色低碳等方面務實的合作。
自治區科技廳外國專家局(科技合作處)局長(處長) 佟永興?堅持開放合作創新理念,加強與京津冀地區的創新協作,精準對接創新資源、創新成果,不斷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力。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