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求是網評: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發布日期:2025/4/16 9:09:48
              查看次數:
              【字體: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只有扎實推動兩者深度融合,才能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中,總書記強調,要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曾幾何時,一邊是不斷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一邊是企業看不到產品就不敢投錢的現實考慮,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點菜的不吃飯,吃飯的不買單”、創新鏈與產業鏈“相望難相見”等問題,既困擾著研發端,也困擾著生產端。如何打通阻礙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堵點、卡點,讓創新鏈的好技術轉化為產業鏈的新應用?“融合”,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對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2013年3月,在全國政協聯組會上,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集產業發展需求,集成各類創新資源”,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2018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以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籬笆墻”、疏通“快車道”為喻,強調“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2024年3月,在全國政協聯組會上,對我國科研成果轉化率的提升予以肯定,叮囑“企業自身直接研發形成成果轉化,院校和企業形成共同體,這樣的趨勢、方向是對的”。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進一步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把脈定向,強調“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經過這些年努力,我國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產業創新百舸爭流,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明顯進展。但總起來看,我國科技創新和轉化的各個環節銜接不緊,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順、不暢,科技與產業“兩張皮”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破解這些難題?還是要繼續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在《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從三個方面提出要求。

              “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這是融合的基礎??萍紕撔履軌虼呱庐a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重點要圍繞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圍繞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研發運用各類新技術。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是融合的關鍵。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近年來,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顯著增強,創新實力、創新成果和創新環境取得長足進步。同時也要看到,大企業動力不足、中小企業能力不夠等問題依然存在。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這是融合的途徑。科技成果只有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完成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才能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要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同時,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這篇重要文章精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不斷探索、闖出新路,扎實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