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區黨委、政府高位推動下,內蒙古以“起跑就領先”的魄力,按下科技“突圍”快進鍵,錨定稀土、儲能、氫能、乳業、空天計量等戰略領域,以“非常之舉”在重點點位上精準落子,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 與“最大增量”。
這里既有“工業維生素”稀土的“精密蛻變”,也有綠電儲能的“綠色革命”,更有空天技術的“高度突破”……每一個點位“突圍”都在尋找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解”。為此,我們特開設“突圍進行時”專欄,將目光對準這些滾燙的創新現場,記錄“卡脖子”技術突破的艱辛,見證新質生產力破繭的喜悅,傾聽科研人員勇立潮頭的心聲,共同書寫北疆大地向新質生產力進軍的生動篇章。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畜牧業基地,養育著數以百萬計的牛羊。傳統“靠天養畜”模式正面臨著生態約束加劇、生產效率低下等挑戰。如今,隨著智能感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發展,內蒙古畜牧業正迎來數字化轉型新機遇。
近日,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人工智能專項“智慧牧業多方協同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項目啟動實施。該項目由內蒙古云養??萍加邢薰緺款^,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奇峰研究員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提供全程技術指導,聯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內蒙古農牧科學院、內蒙古工業大學等7家權威單位協同攻關,預計2027年完成技術落地與示范應用。項目將構建先進智慧牧業技術體系,推動內蒙古畜牧業向精準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在家畜生長環境智能監測方面,項目團隊將立足內蒙古牧區實際生產需求,針對無人機、智能傳感器與視覺技術等監測數據在時空連續性、分辨率等方面不統一導致多模態數據分散、可靠性不足等問題,開展系統性研究。研究將聚焦牧區“個體-群體-環境”協同感知理論,構建全天候、多維度監測體系;面向放牧、舍飼及放牧+舍飼場景,探索多模態信息跨域感知與無損匯聚機理;基于個體行為分析、多維體征體況評定、大/小氣候環境適宜度評價、常見疾病預警診斷等模型,研發智慧畜牧業數字化監測與管理決策平臺。通過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為牧區現代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智慧畜牧業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生產方式的變革。這一技術體系將在內蒙古10萬頭牛羊牧場示范應用,預計提升生產效率20%以上,降低草場退化率15%,在保護草原生態同時,實現更高效、更精準畜牧業生產,為行業貢獻可復制智慧養殖方案,助力自治區畜牧業實現更大突破和發展。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